
中新網云南新聞3月22日電(任維東)這是地球上北回歸線一帶唯一的一片廣袤綠洲。
在此綠洲中最具代表性的標志便是常年都郁郁蔥蔥的熱帶雨林,也因此而成為國寶亞洲象“象往的地方”。
它如此神秘,如此令人愉悅、令人陶醉,又如此美麗、如此讓人崇敬。它為人類生存所提供的生物多樣性在環境日趨惡化的今日更顯得彌足珍貴!
三月初的那天,當我迎著西雙版納熱辣的陽光、在野象谷幸運地追拍到了有七、八頭之多的一群野生亞洲象時,我深為這片中國獨特熱帶雨林所蘊藏的奧秘和巨大能量所震撼。
若不是行程安排的限制,我很想花更多時間、更深入地在雨林中探秘。但是,我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到分布在雨林中的茶山上尋茶,探尋另一個與雨林密切相關的“雨林”。
翻開清代乾隆年間檀萃的《滇海虞衡志》,其中這樣記載:“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為產而資利賴者也,出普洱所屬六茶山:一曰攸樂、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蠻嵩,六曰慢撒,周八百里!边@六大普洱茶山皆分布于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熱帶雨林中,至今仍年復一年地生長著中國生態最好、品質上極佳、為眾多茶客追捧的古樹茶葉。
此行西雙版納,是在多年疫情阻隔之后,我再次走進它的茫茫林海,走進了著名的茶山南糯山、基諾山,還深入到了聞名全國茶界的普洱茶企——雨林古茶坊。
其實,就在3月5日下午抵達位于勐?h勐宋鄉曼邁村的那一刻起,我就在觀察雨林古茶坊的變化。
這是我第二次造訪這家著名的普洱茶生產企業。上一次,大約還是在2年前。當時,雨林古茶坊的總部大樓剛落成正在裝修,還不像今天這樣漂亮。
我與雨林的結緣說起來很簡單,媒介就是茶。前些年,因為一直關注茶產業在云南脫貧攻堅中的作用,我跑了不少云南生長、加工普洱茶的山頭與山寨,也走進了幾家著名的茶企了解情況。就這樣一來二去地與雨林古茶坊相識了。
隨著認識的雨林古茶坊朋友不斷增加,我對它的了解也越來越多。
近觀雨林古茶坊,對于所看到、聽到的人和事,我總是有一種感動,這種感動不是一般人眼里那種令人流淚的感動,而是這樣一種“事先完全沒有想到卻竟然奇跡般發生了”后深受震動后的敬佩。

在此,我想說說自己對雨林古茶坊最為敬佩或者被感動的三件大事。
第一是雨林古茶坊從成立起就一直扎根在邊疆。
幾乎每一個從內地來的客人都對在如此邊遠偏僻的小山溝里,有這樣一個現代化的大型普洱茶生產企業感到吃驚。
10年前,一群酷愛普洱茶的“老小伙”(包括一些家在昆明的)在版納熱帶雨林里經過一陣艱辛探索后,決定在此安營扎寨。他們不畏困難,艱苦奮斗,從生產廠房、辦公樓、陳列展示大樓到員工餐廳、宿舍、半山酒店,耗資數億元終于在勐宋鄉山中征地建設運營了總部。其實,如此多一筆巨資已足以在州府景洪市、省城昆明建造或購置一棟現代化的辦公樓了。但雨林沒有嫌貧愛富,而是把自己深深地融入了一個貧窮落后的小山村里,其用心何其良苦。
我曾多次跟雨林古茶坊的董事長樊露進行交流,也曾詢問過為何不把公司總部設在昆明。他告訴我:“我去過世界主要的產茶區包括印度、斯里蘭卡,我感到西雙版納、勐海才是最好的產茶區!彼J為這是大自然的恩賜,所以感恩這片真正的熱土、感恩這里的各族人民,深感自己有責任通過企業帶動、為當地的發展盡一份力。
于是,從2012年成立起,雨林古茶坊就在勐宋鄉古茶園一帶就地、就近、就便一點點發展壯大起來,長期專注于手工制作古樹普洱茶的茶葉品牌,采取了“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踐行“一芽二葉”的古樹普洱茶采摘標準,堅持“由本村寨少數民族師傅做本村寨的茶”。十年磨一劍,公司現已發展成為全國加盟店超過4000家的知名茶企,擁有員工500多人、長期合作的茶農6061人、古樹普洱茶產品800多款。
第二件讓我感動的是他們為扶貧所做的突出貢獻。
走進雨林古茶坊總部大樓展廳,有一面公司的榮譽墻,上面掛滿了雨林這些年來所斬獲的各種榮譽牌匾,密密麻麻,目不暇接。
不過,讓雨林人最看重的是2021年6月由中共中央頒發的“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證書。一個地處中國南部邊陲山溝溝里的民營茶企居然能獲此殊榮,不能不令一眾外來參觀者驚訝萬分。
這一雨林至高無上的榮譽,我認為與公司黨支部積極響應政府“萬企幫萬村”號召,努力擔起社會責任、開展精準扶貧行動大有關系。
或許,我們從一個拉祜族姑娘的故事里可以獲得一個佐證。記得是2021年,我由一位朋友介紹到版納州府景洪市告莊的一家茶葉店喝茶。在這個專賣雨林古樹茶的旗艦店,我結識了一位來自于勐?h勐宋鄉南本老寨、90后的拉祜族姑娘。那天下午,一邊喝著她沖泡的普洱茶,我們閑聊起來。
原來,她就是這個店的主人,叫高羽,在昆明讀過初中,在武漢念過大學,學的是會計專業。后來又到廣州------雨林公司設在那里的營銷中心,在那兒賣過茶葉。再后來,她就回到了版納,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在因茶致富的茶農父親幫助下,高羽來到告莊,2020年1月份開張了這家專賣店,專門經銷雨林古茶坊各個品種的茶葉。閑談中她告訴我,在雨林古茶坊的幫助下,茶葉給他們拉祜族、給她的家鄉帶來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比如說,以前她的家鄉根本就不通公路,如今不僅路通了,寨子里邊很多人都蓋了新房,買了小汽車。后來,我曾專程去了勐宋鄉高羽的老家,實地察看了山上的古茶園及南本老寨,感到高羽說的都是實情。如今,她的小日子過得很滋潤,已經是2個孩子的媽媽了。


“做好茶、做好事、做好人”,在雨林古茶坊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為了回報世代守護古樹茶、還在遭受貧窮之困的少數民族兄弟,雨林公司黨支部把精準扶貧納入企業發展規劃,將扶貧項目與企業經營戰略掛鉤,牢記“帶動一方貧困百姓共同致富”的使命,因地制宜采取了諸多有效措施,比如成立扶貧辦和扶貧車間,派出專業技術人員進村入戶、進山入園言傳身教,建立貧困戶茶葉收購保價機制,每年投入上億元資金用于收購貧困村的茶葉,結對幫扶了當地曼呂村、糯有村、納丙村貧困戶1824戶7573人,最終幫助3個“人口較少的直過民族”聚居村寨整體脫貧,成為云南省表彰的扶貧攻堅明星企業。
第三件讓我敬佩的是它的古樹茶檔案館。
平素里,人們熟知的通常都是歷史文獻方面的檔案館,何曾見過如此別具一格的檔案館?我想,為在大山中生長了百年以上的古茶樹做檔案,大概這是全國或許也是世界上的唯一。而且,這里存儲的不同山頭的各種古茶樹檔案不是幾十幾百幾千份,而是數以萬計。
來到古樹茶檔案館,在這個只能隔著透明玻璃觀看的密閉空間里,一排排整齊的架子上陳列著來自西雙版納州200多個山寨的30000多種古樹茶樣本,仿佛走進了那充滿鳥語花香的原始雨林,一個個不同年份、不同村寨、不同風味、不同季節、不同樹齡的古樹茶原料樣本,令參觀者不得不嘆服。
要知道,這是一項需要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與財力且耗費時日的工作,還需要在國土面積多達19096平方公里的西雙版納逐一尋找。根據2004年西雙版納州古茶樹資源普查結果顯示,作為聞名世界的茶葉主要原產地之一,全州百年以上的古茶樹分布面積達13萬余畝,古茶園面積為8.46萬畝,所產茶葉具有一山一韻、百山百味的特點,是西雙版納州悠久植茶歷史的見證和“活化石”。而要翻山越嶺、跋山涉水地查訪,其難度可想而知。
今天,我們人人都能十分輕松地在這個室內,風刮不著、雨淋不到、太陽曬不到地觀看這些樣本,但無法想象雨林人為了這3萬多茶葉樣本付出了怎樣的艱辛。雨林古茶坊董事長樊露告訴我:“實踐出真知,這些年我在版納跑了十萬公里,光是越野車就換了3臺!”搜集珍貴植物樣本建檔案,本是相關科研機構與政府相關部門的工作,而一個偏居于大山中的茶企卻毅然決然地主動擔當了這樣的重任,如此義舉怎能不令人感動?


正是基于古樹茶檔案館的數萬種不同韻味的古樹茶原料,雨林古茶坊順理成章地創立了古樹茶研發中心,拼配開發出了豐富多彩、滋味各異的古樹普洱茶產品,受到了茶葉市場的青睞。
順便提醒一下,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個古樹茶檔案館的意義。這里,我給大家提供一點背景資料。
2021年的9月1日,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BGCI)發布了一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世界樹木狀況報告。該報告由全球樹木評估(GTA)牽頭編寫,《世界樹木狀況報告》匯集了60多個機構合作伙伴的研究成果,包括世界各地的植物園、林業機構和大學以及500多名在過去五年中為樹木評估做出貢獻的專家。該報告調查了全球60000個樹種,發現約有30%的樹種目前面臨滅絕的危險。這意味著全球受威脅的樹種數量是受威脅哺乳動物、鳥類、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總數的兩倍。
另外,由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研究員撰寫、在2019年5月發布的一項評估報告及《決策者摘要》,也展示了現代文明對大自然界的傷害。這一研究報告由50個國家的145名專家合力編撰,明確指出全球物種滅絕正不斷加速,較過去1000萬年期間的滅絕快了數百倍,并且許多物種將在數十年內絕種!稕Q策者摘要》還列出人類活動導致物種減少的“五宗罪”,其中就有:為城市發展將大量林地夷平,使多種動物的棲息地受破壞;廣泛使用化石燃料,加速全球暖化,導致若干物種難以繼續生存;污染陸地和水;容許入侵物種排斥原生的動植物。IPBES主席沃森表示,數十年來人類毒害森林、海洋、土壤與空氣造成的巨變,對人類社會構成的威脅“至少與氣候暖化相當”。
看到如此觸目驚心的調查分析報告,無論是誰都不會不對雨林古茶坊的這一壯舉心生敬意。它的的確確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對于這些大好事以及取得的成就,雨林人一直很謙虛,并保持著清醒的頭腦。
這次在雨林古茶坊與樊露董事長茶敘時,我和其他朋友都不約而同地稱贊了雨林,但一向行事低調的樊露當著眾人的面認真地對我說:“任老師,我們這十年主要是解決了‘活下來’的問題!蔽颐靼,他說的“活下來”大概是指面對著國內外眾多茶企日益激烈競爭、經營非常不易的事。

不過,在我看來,雨林古茶坊已經排除了千難萬難,不僅活下來了,而且活得有聲有色,相信只要堅持著正確的方向,它未來必定還會進一步壯大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