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保山市昌寧縣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著力在筑同心、聚僑心、促發展上靶向發力,持續推動基層統戰工作提質增效,團結引領歸僑僑眷共同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

筑同心,以“三個強化”凝聚共識。強化政治引領,高站位凝聚思想共識。堅持把基層統戰工作作為工作重要內容來抓,緊扣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這條主線,全面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僑法一法兩辦法”,通過采取集中學習、院壩會、培訓班等形式,堅定理想信念,凝聚思想共識,匯聚工作合力。同時,積極引導歸僑僑眷與遍布60多個國家的親屬開展日常聯系交流,積極向在國外的親屬宣傳在昌寧的幸福生活,推動國內歸僑僑眷與海外華人華僑的相互交往交流交融,講好華僑故事、昌寧故事、中國故事,進一步增強偉大祖國感召力和向心力,不斷增強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的高度認同,凝聚華人華僑根魂夢。強化責任壓實,高質量推動工作落實。昌寧縣結合實際,堅持以黨建帶僑建,在僑重點村(社區)成立僑務工作專班,推選熟悉僑務工作的支部書記、居民小組長擔任統戰聯絡員,推動各項工作全面落實。強化基層協商,高標準提升工作質效。通過建立民主協商、群眾參與制度,推進村(社區)重點工作,積極動員統戰代表人士作為居民代表參與建言獻策,圍繞中心工作參與共同探討,把協商優勢轉化為治理的效能,畫出最大同心圓,及時解決了社區集鎮管理、產業道路和水利建設等一批歸僑僑眷關心關注問題。

聚僑心,以“三個有力”匯集僑力。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持續有力。昌寧縣各級黨組織始終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通過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深入開展,以政策、思想、產業、文化和服務等凝聚僑心、匯集僑智、發揮僑力,在黨和歸僑僑眷之間搭起一座連心橋。陣地建設持續有力。高標準建設黨群服務中心、黨員活動室、“僑胞之家”等活動陣地學習理論、交流思想、互學互鑒,開展座談交流會、現場觀摩活動,實現了“學有組織、訴有平臺、展有舞臺”,居民獲得感不斷增強。企業作用發揮持續有力。昌寧縣高度重視僑企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如僑企昌寧縣鴻坤生豬養殖場,通過“公司+基地+規模場(農戶)”產業化經營運作模式,形成“畜果菜”結合的有機循環經濟模式,帶動170多戶農戶養殖生豬,利用養殖產生的有機肥料種植蔬菜水果30畝,吸納下崗失業人員9人,增加貧困人員收入32.4萬元。云南唐僑食品有限公司輻射帶動華僑社區及周邊鄉鎮500余戶農戶種植芭蕉芋,拓寬了群眾增收致富渠道。

促發展,以“三個品牌”惠僑暖僑。發展產業聚能,點燃鄉村振興“新引擎”。始終注重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示范帶動作用,組建起果蔬等種植專業合作社,推動歸僑僑眷增收致富。采取“村社共建、資產入股、合作社運營”模式,暢通市場信息渠道,積極為社區歸僑僑眷提供農機耕作、品種改良、農資銷售服務,推動社區現代農業集約化、規;、標準化發展。暖心服務聚民,搭建鄉村振興“民心橋”。昌寧縣華僑社區利用僑民集中優勢,堅持用黨的政策凝聚人心、用服務匯聚民心,不斷提升黨組織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建成“一站式”服務大廳,完善為僑服務站、社區敬老院、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社區文化服務站、“僑胞之家”等社區服務設施,健全“五位一體”包保服務管理制度,為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體提供服務,不斷提升社區為僑服務功能,幫助辦理出入境手續20余人次,調解各類糾紛辦復率100%,滿意率100%!熬W格”治理聚力,奏響鄉村振興“平安曲”。積極建立健全“村、組、戶”三級網格,統籌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見效,深入推進“僑法一法兩辦法”學習宣傳,充分運用廣播、電視、新媒體等平臺開展宣傳,歸僑僑眷知法、守法、用法、依法維權意識不斷提高。以加快推進“平安僑鄉”建設和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為抓手,積極探索“五治融合”基層治理模式,逐漸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進一步推動昌寧縣僑務工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