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昭通市鹽津縣中和鎮艾田村、廟壩鎮民政村,陣陣花香撲鼻而來,金燦燦的油菜花浸染田野,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呈現眼前,不少游客正踏春賞景、“打卡”拍照。這是鹽津縣發展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鹽津縣堅持黨建引領,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抓產業發展,多渠道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帶動群眾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多級聯動,將產業布局謀全
說起近期“菜花節”帶來的成效,艾田村駐村第一書記寧勤敏介紹道,“去年,我們提前與鄉鎮和縣上的部門對接,成立工作專班,發動合作社、種植大戶、散戶,組織動員黨員、群眾、志愿者參與到油菜花種植活動中,為今年旅游‘打卡’提供了保證!
立足獨有的農林資源和現有的產業基礎,鹽津把培育壯大特色農業產業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先手棋,大力發展以烏雞、肉牛、竹為重點,蔬菜、茶葉等產業為補充的“3+N”富民產業。
產業要壯大,全面布局、組織化是關鍵。該縣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納入縣域經濟發展布局,明確發展目標、實施路徑和資金扶持等措施。各鄉鎮工作力量下沉,協調解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普遍問題。村級黨組織書記、駐村工作隊挨家挨戶走訪聽取群眾對產業布局的意見建議,講清楚本村產業發展布局,動員群眾積極參與。

要素聚合,將發展潛力激活
形成產業發展新局面,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鏈條管理、齊抓共管是重要一環。鹽津縣以實效為抓手、問題為導向、資源為核心、產業為基礎,堅持強化黨建驅動產業發展活力、能人帶動激發內生動力、政策聯動形成廣泛活力,推動產業項目早謀劃、早落地、早管護、早見效。
該縣建立“黨建+示范基地+農戶”模式,縣級各部門聯動做好要素保障,鄉鎮倒排工期、加快項目實施進度,確保如期竣工驗收、投入運營。通過“支部帶協會+黨員帶群眾+人才帶大戶”,科技特派團成員、縣鄉農技專家、鄉村技術能人持續深入到田間地頭、各個區域點位開展指導。今年春耕生產以來,各類人才到村開展服務指導339次。
駐村工作隊、村“兩委”黨員干部在入戶走訪中,召開院壩會、火塘會、板凳會講政策、算收益,村級小喇叭定時宣傳,村上召開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多輪次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在黨員平時走訪時中,大家統計生產中需要的肥料、種子和養殖需要的飼料,形成清單后,主動對接市場協助群眾購買物資。在銷售旺季,集體公司在村民活動場所,收集茶葉、蔬菜等農產品,化解群眾銷售“難”。

提升能力,讓發展動能更強
為提升干事能力、增強發展動能,鹽津縣建立現場教學提思想、跨區觀摩學經驗、擂臺比武找差距、座談研討拓思路等學習模式,組織干部“走出家鄉學他鄉,跳出家鄉看家鄉”,使黨員干部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思路更開闊、辦法更多元。前不久,全縣組織40名黨政領導干部赴上海東華大學研修學習鄉村振興知識。
近日,鹽津縣興隆鄉鳳凰村組織黨員干部赴四川省筠連縣春風村觀摩學習如何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按猴L村從石漠化嚴重的土地縫中種出的果樹、茶樹、花卉,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推進和美鄉村建設,給了我們很多啟示。我們將聚焦群眾持續增收,抓實產業發展,做大村級集體經濟,真正使產業變產品!庇^摩學習的鹽津縣興隆鄉鳳凰村駐村第一書記郎衛為說。
據悉,鹽津縣聚焦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組織振興,不斷強化人才培訓。同時,依托東西協作、“組團式”幫扶等機制,主動聘請專家學者到村(社區)開展指導,精準“把脈”村集體經濟發展遇到的困阻和難題,為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提供專業性、科學性的建議,助力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