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mcm3q"><strong id="mcm3q"></strong></acronym>
    1. <table id="mcm3q"><ruby id="mcm3q"></ruby></table>
      1. 
        

        <acronym id="mcm3q"><label id="mcm3q"></label></acronym>
        中新網|云南正文

        當前位置:中新網云南頻道 > 正文
        為湖泊把脈 守江河安瀾 昆明水文做新時代的“銅犴”
        來源:云南網 編輯:洪沂 2023年10月17日 14:27

          “銅犴叫三聲,水淹大東門”這一句童謠已經伴隨著春城昆明走過了數百個春秋。銅犴作為昆明最早的水文報警系統,從清朝開始就在江邊凝望著水面起起伏伏,時過境遷,古老的銅犴如今已是春城的歷史記憶,新時代的水文人接過銅軒的職責默默守護著昆明這座城市的河湖安瀾。

          從元朝的賽典赤·贍思丁修建松花壩水庫到石龍壩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座水電站,從銅犴預警到如今擁有近300個雨量監測站,昆明水文局立在潮頭,做防洪抗旱的尖兵,為江河湖泊把脈無論春秋。

          龍王三更雨 水文不眠夜

          雨季里,昆明的降水總是來得很突然,或許早上還晴空萬里,下午就降下瓢潑大雨。由于昆明地勢復雜,三面環山一側面水,有數十條進入滇池的河流,四區六縣更是包含了眾多山區,一旦發生洪澇災害后果不堪設想。來自基層數百個雨量站的實時信息24小時一刻不停,河水流量有多大?降雨量有多少?覆蓋了哪些區域?一項項數據始終為防汛調度和山洪災害防御提供著支持!敖涤炅繑祿5秒一報送”“快一點,再快一點”水文監測人員的每一次努力,都為防汛預警、搶險救災和群眾避險轉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水文局工作人員操作水文監測設備 昆明水文局供圖

          7月27日夜里,昆明市迎來了今年入汛以來的首場強降雨。這場大雨對于城市中的人而言顯得相對寧靜,淅淅雨聲只會讓深夜的城市更加熟睡,而昆明市水文局的監測人員面對一條條預警數據,則是徹夜不眠地捏著一把汗。

          從28日凌晨起昆明市尋甸、東川等東部縣區及主城區陸續發生暴雨,大雨和中雨籠罩面積分別占全市總面積的17.6%和26.5%。尋甸縣多個雨量站監測到降雨達到大暴雨級別。強降水導致多條中小河流水位迅速上漲,牛欄江干流水位上漲了1.20米;城市防洪河道全線出現高洪水位,新運糧河、大清河、正大河、海河先后發生超警戒和超保證水位洪水,早上7時40分,盤龍江城區河段發布洪水藍色預警。

          這一夜,對于居民而言無非是雷雨吵鬧,對于水文人而言是全體動員,以汛為令徹夜監測,對入滇池河流應急監測32(斷面)次,完成洪水作業預報70余站次,發布洪水預警專報4期,山洪災害預警專報4期,特殊雨水情短信1151條次,及時向省、市、縣各級防汛部門發布水情預報及山洪災害提示信息共計7269條次。精準及時的洪水預警預報成果為昆明市防汛減災以及松-牛-昆-滇-螳洪水風險調度等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一夜已過,燈火依舊。像這樣的暴雨襲擊,昆明市水文局已安然應對了數十年。對暴雨的監測設備和技術不斷在革新,不變的是這群水文人在風雨洗禮下歷久彌新的堅持。

          “很早以前,我們測量河水流量需要撐著小船到河中心進行,有一次特別驚險,當時河水流量達到了每秒130多立方米,拉船的人經驗不足,船差一點就翻到在河里了!秉S紹德是昆明水文局黃家莊水文站的站長,他以水文站為家,三十年多年來“一個人守一座站”的生活讓他習慣了孤獨,但是說到水文工作,他便像是打開了話匣子,有說不完的故事;貞浧饎倕⒓庸ぷ鲿r走的泥濘道路,住的潮濕瓦房,他總是津津有味,“當年的環境我也不覺得很差,住了那么多年也習慣了!

          黃紹德站長操作水文監測設備

          2003年,黃紹德隨著黃家莊水文站搬到了現如今的地址,水文站從選址到搭建,站里的一草一木黃紹德都要親自操持,水文站對他而言更像是自己的孩子,時刻都需要他的呵護,“能做水文這件事,我覺得我是幸福的!

          黃紹德站長操作水文監測設備

          像黃紹德這樣全年扎根測站,堅守一線的水文人還有許多,他們無論周末假日、無論白天黑夜,始終給防汛抗旱、水資源管理和國民經濟建設提供著全面、準確的水文信息。潺潺水聲,見證者他們名為堅守的爛漫。

          一池清水既是夢想更是責任

          昆明市水文局總工程師崔松云接受記者采訪

          “雖然困難還很多,但是滇池的水質正在慢慢變好!崩ッ魇兴木挚偣こ處煷匏稍圃诿鎸祿䲡r總是不茍言笑、肅然危坐,但是提到滇池水質在逐步變好,他臉上露出了些許壓抑不住的笑容。

          過去的一段時間里,滇池這顆“高原明珠”的光芒因水質而暗淡。

          2008年,我國首個以湖泊生態補水為主要開發任務的引調水工程——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正式動工。德澤水庫修建完工,4臺自主研發的全變頻高揚程大容量單級單吸離心泵高速運轉,牛欄江水涌入一個個隧洞、渡槽、箱涵,翻山越嶺匯入盤龍江,再涌進滇池。

          多年來,該工程克服了滇池水流速慢、入滇水量需要控制、水體替換難度大等眾多困難,累計向滇池生態補水42.62億立方米。2016年,滇池水質由持續了20多年的劣Ⅴ類改善為全湖Ⅴ類,2018年,上升為Ⅳ類,滇池草海水質類別由Ⅳ類好轉為Ⅲ類。

          為了這一池湖水清凈,百里波光粼粼,昆明市水文局在滇池湖區建設了24個水質監測站,其中21個在滇池外海,此外,全湖共有8個國家重點水質站,3個省級河(湖)長制月報站點,2個水體沉積站點。為積極響應“湖泊革命”攻堅戰要求,持續做好滇池流域入湖河道生態補償機制水量監測工作,2022年,昆明市水文局每月對入滇河道60個生態補償考核斷面進行流量監測,報送簡報12期,實現滇池主要入湖河道水量監測全覆蓋。對滇池和陽宗海湖區14個水生態站點共開展監測任務:浮游植物120站次、浮游動物36站次、底棲動物10站次、著生硅藻4站次,對滇池斷橋、白魚口和陽宗海湯池開展45項次的水體沉積物監測,編制上報《滇池水生態監測總結報告》。開展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水質、水量監測工作,報送簡報24期;開展牛欄江水質情況調查并編制上報《牛欄江流域重要站點水質水量監測情況報告(2014年—2022年)》,在牛欄江保護治理和滇池補水工程中發揮技術支撐作用,得到昆明市政府高度肯定。

          昆明市水文情報預報中心監測系統 昆明水文局供圖

          崔松云說,水文人就是做防汛抗旱的耳目、水建管理保護的哨兵、水利建設的尖兵。把每一次檢測當做一次作答,把每一個上報視為一份答卷,只要念念不忘,則必有回響。雖然如今的滇池距離大觀樓長聯的描述還有一定距離,但相信昆明人定不會辜負這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一池清泉。

          擦亮新時代水文底色

          步入新時代,昆明水文局切實發揮好黨建引領作用,牢固樹立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立足水文做貢獻,結合行業特點開展水質、水生態監測評價和咨詢服務工作,加強水文新技術新設備推廣運用,全面提升測報現代化水平。

          “十四五”以來,完成11個國家基本水文(位)站改造升級,建成底座式ADCP等測流系統3套、水位、雨量遙測系統8套、水位圖像識別系統7套,改造42個雨量站,實現水位、降水等要素自動監測。實現要素采集全自動、監測量程全覆蓋、信息傳輸雙備份、成果展示可視化。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湖泊革命”的需要,“興水強滇”戰略的需要,為防汛抗旱減災、水利工程建設、水資源管理、河湖長制、經濟社會建設提供更加及時可靠的技術支撐。

          昆明水文局局長袁樹堂表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昆明水文按照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圍繞水利中心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全面提升昆明水文現代化水平,以優質的水文服務為水利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靠支撐。

          云南網記者孫寅翔 韓煥玉 段芃 攝影報道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系方式  |  法律聲明  |  留言反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
        一个人在线观看的www免费视频,久久久久久国产a免费观看,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免费_大全
        <acronym id="mcm3q"><strong id="mcm3q"></strong></acronym>
        1. <table id="mcm3q"><ruby id="mcm3q"></ruby></table>
          1. 
            

            <acronym id="mcm3q"><label id="mcm3q"></label></acronym>